形态描述
翅展 雄30~37mm,雌36~38 mm。
形态 雄蛾触角干白橙黄色,栉齿肉桂黄色;下唇须白橙黄色,头部和胸部浅橙黄色;腹部白橙黄色;胸部下面和腹部下面白橙黄色;足白橙黄色,前足胫节混有浅橙黄色。前翅浅橙黄色,从基部具一木棕色区域,其上稀布暗褐色鳞片,此区域的外缘具三个突起,分别位于R5脉与M1脉、M3脉与Cu1脉、Cu2脉与臀脉间,顶端具一些浅黑色带金属光泽的鳞片,木棕色区域的前缘边在基半部强烈向中室方向凹陷,并平着伸向基部,几乎与达前缘的距离相等;缘毛浅橙黄色。后翅和缘毛白橙黄色,有些标本从翅中央至翅基部涂木棕色。前翅反面白橙黄色,从中央至基部沿前缘具一窄的木棕色带,沿翅外缘和翅后缘各具一木棕色宽带。雌蛾前翅木棕色区域较浅,并在外缘R5脉与Ml脉、M3脉与Cul脉间突起向翅外缘延伸较远,特别是M3脉与Cul脉的突起几乎达缘毛。
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呈宽带状,背兜侧突为大三角形;钩形突发达,三叉形,中间一叉大而粗壮,两侧平直并顶部稍扩大,其顶端中央有一小突起,而两侧叉明显小于中间一叉,细弱,弧形弯曲并顶部尖锐;抱器瓣结构复杂,顶端呈尖钩形,上具多个不同形状薄骨片和小齿,抱器基部呈不规则三角形,其背缘有一小骨化突,上被细毛,抱器瓣内侧中央近端半部有一纵条薄骨化片,其边缘有小齿,抱器瓣腹缘端半部有一三角
形薄骨化片;囊形突长三角形,基部宽;阳茎基环呈半环形;阳茎短小,呈圆筒形,其顶端稍扩大,角状器不发达。
本种接近于Euproctis scintillans Walker,但本种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基部两侧各具一尖刺。
观察标本 1♂1♀,云南德钦、3000~4000m、1978.Ⅵ~Ⅶ;2♂♂,云南丽江、2500m、1978.V.9、王海林采。
形态 雄蛾触角干白橙黄色,栉齿肉桂黄色;下唇须白橙黄色,头部和胸部浅橙黄色;腹部白橙黄色;胸部下面和腹部下面白橙黄色;足白橙黄色,前足胫节混有浅橙黄色。前翅浅橙黄色,从基部具一木棕色区域,其上稀布暗褐色鳞片,此区域的外缘具三个突起,分别位于R5脉与M1脉、M3脉与Cu1脉、Cu2脉与臀脉间,顶端具一些浅黑色带金属光泽的鳞片,木棕色区域的前缘边在基半部强烈向中室方向凹陷,并平着伸向基部,几乎与达前缘的距离相等;缘毛浅橙黄色。后翅和缘毛白橙黄色,有些标本从翅中央至翅基部涂木棕色。前翅反面白橙黄色,从中央至基部沿前缘具一窄的木棕色带,沿翅外缘和翅后缘各具一木棕色宽带。雌蛾前翅木棕色区域较浅,并在外缘R5脉与Ml脉、M3脉与Cul脉间突起向翅外缘延伸较远,特别是M3脉与Cul脉的突起几乎达缘毛。
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呈宽带状,背兜侧突为大三角形;钩形突发达,三叉形,中间一叉大而粗壮,两侧平直并顶部稍扩大,其顶端中央有一小突起,而两侧叉明显小于中间一叉,细弱,弧形弯曲并顶部尖锐;抱器瓣结构复杂,顶端呈尖钩形,上具多个不同形状薄骨片和小齿,抱器基部呈不规则三角形,其背缘有一小骨化突,上被细毛,抱器瓣内侧中央近端半部有一纵条薄骨化片,其边缘有小齿,抱器瓣腹缘端半部有一三角
形薄骨化片;囊形突长三角形,基部宽;阳茎基环呈半环形;阳茎短小,呈圆筒形,其顶端稍扩大,角状器不发达。
本种接近于Euproctis scintillans Walker,但本种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基部两侧各具一尖刺。
观察标本 1♂1♀,云南德钦、3000~4000m、1978.Ⅵ~Ⅶ;2♂♂,云南丽江、2500m、1978.V.9、王海林采。
国内分布